• 对话实录:新型城镇化下的园区开发
  • 资讯类型:城市规划  /  发布时间:2013-03-14  /  浏览:3846 次  /  

  新型城镇化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又一轮经济预期拉动因素。于 “新城镇化”,园区应扮演怎样的角色?于园区,“新城镇化”又可以带来哪些影响? 2013年3月12日,搜狐焦点产业新区举办“园区的力量”系列沙龙之“新型城镇化下的园区开发”,新华投资集团总裁梅长春,恒生鼎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津恒生科技园董事长兼总经理冯旭升,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全国经理人联盟理事王洪福到场解读。【专题:新型城镇化下的园区开发】

  【产业新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搜狐焦点产业新区的园区沙龙栏目,本期园区沙龙的主题是“新型城镇化下的园区开发”,非常荣幸请到四位园区领域的大佬,首先,我介绍一下到场的各位嘉宾。
  任国刚,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
  冯旭升,恒生鼎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天津恒生科技园董事长兼总经理
  梅长春,新华投资集团总裁
  王洪福,全国经理人联盟理事,知名博主,搜狐焦点产业新区专栏作者
  【产业新区】:当前,新型城镇化可说非常之热,第一个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任国刚】:在目前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可说牵一发而动全身,所有的问题全聚焦其上,包括社会问题、政府未来发展模式问题、住宅地产聚焦点问题,房地产是不是城镇化重要支撑等等,也包括很多社会不公,甚至包括未来的农民户籍问题,都聚集其上。今天出现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领域、不同专家都在谈新型城镇化,各自从各自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只是每个人都有点盲人摸象。我个人认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要实现一个新的目标,这个目标有别于改革开放之前的目标,新型城镇化下一步的核心目标,就是怎样让中国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这个“老百姓”,不仅是中产阶级,而所谓中国人幸福,就是中国经常用的一个词句——安居乐业?首先得乐业,人在这个地方得有职业,社会要创造足够的就业岗位,才能让大家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第二,一定要安居,要让这些人住下来,无论大城市,中型城市,还是小城市。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这就是新型城镇化。
  所谓新,就是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上,过去以经济为目标,现在以发展为目标,这是新的最本质的解释。
  【冯旭升】:城镇化由工业化带来,新型城镇化应有新型工业化配套。传统城镇化由生产制造业引致,新型城镇化要由新型经济工业化引领。
  我认为,新型城镇化有四个要素。一,居者有其屋;二,人有事做,并且做现代经济下的事情;三,有户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可以留在城市;四,保障化,医疗、教育、养老等体系,能够覆盖到全体市民。这四大要素组成新型城镇化进程。
  【梅长春】:新型城镇化区别与过去的老城镇化,老城镇化模式更关注房屋的建设、人的集中,而忽略了整个环境的改造。新型产业升级和一个政策配套,我认为这是城镇化的总体方向。
  第一,人能够在城镇中落地生根。新型城镇化应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相和谐下的人居政策,当然包括户籍政策、收入分配等等一系列措施。第二,新型工业化。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已经不行了,新型工业化势必要摆脱旧有的工业发展模式,发展新型产业。第三,新的环境。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要注意整个城镇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王洪福】:城镇化是21世纪最伟大的工程,城镇化它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城市经济多年发展中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当我们实现城镇化这个美丽中国梦的时候,我们应会感到,生活得更好,住得更好,更有幸福感。
  第一点,我们要把过去的住宅开发进行升级,要把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升级,要升级公共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这是走城镇化道路最好的目标。     
  【产业新区】:上一轮的城镇化带来了房地产的黄金十年,相信新型城镇化会带来很多市场机遇,这也是众多力量参与到探讨中来的一个原因,那么,对园区开发来说,是否也是一个机遇期?
  【王洪福】:各类园区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的路程,首先可以回顾一下开发区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到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开发区突飞猛进。小平同志讲话后,开发区有了进一步的升级,到2003年,开发区虽说发展得很快,但是也很乱,就像今天的住宅一样,迎来了转折时期。那时,全国的开发区据不完全统计达到 6866个,经过十年调整,到了2013年,已经有一半优质的园区,优质的经济体,这一半里面,国家开发区大概有341个,开发区中间又有153个经济开发区,有105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顺着这个脉络可以看到,开发区经过多年的调整,无论从品质上,从对经济的贡献上,都是可期待的,对于支撑城镇化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当前到2015年,开发区每年预计要以15%的速度增长,预计开发区经济要占国民经济GDP的9.5%,这些数据说明什么?百姓无事可做,城镇化就是空心化的,无事可做的城市,就是睡城,住宅开发到一定程度,没有产业支撑,是无法长久的。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开发区承担了巨大的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   
  【梅长春】: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十年一次大的商业发展机遇,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城镇化将为中国提供50万亿的工业量,这个工业量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是巨大的。在新的城镇化过程中,所遇到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以及人的社会需求,会带来巨大的拉动。我也认为,未来十年,主调就是新型城镇化。
  按照厉以宁教授的观点,城镇化不单单是我们理解的将农村变成城市,而应分成几部分,一部分叫老城改造,过去城市中的平房、危旧房屋改造是城镇化一部分;第二部分,周边郊区包括卫星城建设、空城改造也是城镇化的一部分;第三,新区建设,包括目前全国各地兴起的各种名称的新区建设。
  新型城镇化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个发动机,是在出口、投资之后,新的市场增长机会。
  【冯旭升】:城镇化一直在持续进行中,特别是最近20年,城镇化率有了很大提高。在开始建设开发区时,开发区有几个任务:首先,再造一个新城,很多地方开发区肩负再造新城的目标;第二,要成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在开发区当中,很大一块作用是引进生产制造型企业;第三,是成为外贸主战场,特别是江浙一代的开发区,很多是以外贸出口为导向的;第四,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窗口。在这四个目标,园区在2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当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比如,工业能耗很大,污染很大,城市和产业园区的分割非常严重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认为,这样的城镇化路径需要得到改善,这种改善,最大的标志是几个重要转变。
  第一,从原来主要依赖生产制造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比如信息互联网应用产业;第二个转变,从原来依赖自然资源要素向依赖人力资源要素转型;第三,要从原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向绿色经济转型;第四,从原来的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基于这些转型,我们才能实现新型的城镇化,经济、价值、民众生活水平会上一个台阶,这样的城镇化会带给园区建设很多机遇。当然,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很多政策、导向上的转变。  
  【任国刚】:讲新型城镇化不得不追溯整个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程。
  研究城市化发展历程,有三个东西是最重要的,园区、城市、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5个最重要的关键结点:改革开放第一次农村土地改革、
  92年邓小平南巡、98年房地产取消分配实行货币化、加入WTO、以及2008年。今天房地产出现的所有的问题都与这五个重要结点紧密相关。
  第一次农村土地改革是改革开放的起点,农民有了自主权,可以流动了,才有农民出去打工的机会;另外,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经济,形成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托起了今天很多发达地区的发展。这时期出现了劳工潮、出现了乡镇企业、出现了阶段性的空城,而由于政策导向只在沿海,所以在沿海形成一定的产业区,深圳的实验是最重要的,在深圳诞生了一系列的开发区。
  92年邓小平南巡带来整个中国的全面开放,意味着每个省,每个市都有自己的高新区,开发区,甚至到每一个县,比如说中关村规划10平方公里,亦庄开发区规划14平方公里,做七八年还没有做完,西安高新区4平方公里,成都高新区5平方公里,大家非常理性的,只是为了满足产业的发展需要,这个时候开发区什么状况?凭借政策洼地,基本上把本土市场的核心企业聚集在一起了。   
  走到2000年,中关村规划40平方公里,亦庄规划80平方公里,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1998年,货币分配环境发生改变,开始要土地,要解决盖房子的需求,北京诞生了一片片的经济适用房,望京、天通苑、回龙观等等,此时候发现土地是值钱的。真正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启动是98年之后,两年之后全国的开发区都开始扩张,这一轮扩张潮使得2003年国家开始对开发区进行清理。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02、03年基本像深圳、上海这么发达的城市房子卖不出去,深圳、上海买房送户口,还可以用个人所得税抵扣按揭,实际上房子卖不出去,这时候出现了第五个最重要的进程,就是中国加入WTO。
  2003年,中国GDP达到1000美金,没有几年奔着4000美金去了,高速增长带来了土地的变化,随着房地产升级、升温,房地产的土地需求,土地价值越来越高,使得做开发区的人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比如,招一个企业,土地每亩20万,可是土地的取得成本却要到100万每亩。价差从哪来?政府无奈,只能不断征更多的土地,出让更多的土地,把土地炒得更高,来弥补产业的发展。
  从数字来看,2008年之前,北京四环边上房子在8000千到10000左右,现在基本到三四万,之间仅仅用了三年时间。2008年金融危机引致四万亿货币投资,这些钱辗转都到了国有企业。可以看到,2008年之后中国崛起最快的房地产企业,包括保利、华润、中粮等等,都是国有企业,中央企业70%、80%利润来自于房地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地价、房价越来越高,再去弥补产业,这就形成了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
  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个,为中国成为第二经济体作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仍然无房可住,没有得到城镇化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开发、产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失衡了。
  未来三十年之内,中国要弥补的核心是怎么保证这两亿多农民的生活,他们的稳定将成为中国下一步城镇化最重要的问题。
  随着中国这种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产业会转移到越南,转移到马来西亚,转移到印尼,释放出来的劳动力去做什么?我们能不能让这些产业转移到内陆?转移到小城镇?这些人回到家乡,成本是不是可以有所下降?那么,可能一部分人在大中城市中城镇化,一部分人回到家乡城镇化。
  要实现第二种城镇化,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一,土地问题,这是最尖锐的问题,意味着这些农民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新的土地法一定会考虑集体土地流转。经济发展要大量的土地,土地成本越来越高,政府没有能力获取,今天开发区的土地,可能很快会成为极为稀缺的资源,如果集体土地流转政策发生变化,可能会催生变化,那么,传统的高新区、开发区为主导的园区模式,将会受到挑战,因为土地不再那么稀缺。
  第二,中国的政策会不会产生一些导向。目前,开发区基本上在本地经济产值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比如,天津开发区的GDP贡献大概占到天津市经济总量40%,这是普遍情况,因为这些开发区集合了国家政策的红利,比如税收、土地等等,下一步的政策,我个人认为,如果要想推进城镇化,这些政策可能会向小城镇集中。   
  第三,城市高新区必须完成从量到质的变化,要优化存量。提升单位产值、提高创造力、而不是一味扩大面积,这是城市内部开发区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还要有一系列的措施,包收入分配的调整、教育体系改革、户籍制度的开放等等。
  我个人来理解,新型城镇化,园区发展不可孤立看待,要实现经济、社会、城市、人,从失衡到制衡,最后到均衡。那么,制衡就是要强制推动做一些事情。  
  【梅长春】:我认为,以为通过这一轮的城镇化,可以把每个乡镇都变成城市,是天方夜谭。目前最有可能实施城镇化的区域,我认为,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中心城镇,大城市的近郊城镇,中西部的县城,是有条件的。新型城镇化是有条件的,不能说无限制,大家都来搞这个,中国整个成了大开发区了。
  我认为,要在有条件、有基础的情况下开展新型城镇化。有的地区就在山区里头,无法城市化,要城镇化必须迁出来。比如,在甘肃,鼓励农民下山,到县城来住,给房子补。
  目前来将,这些探索还处在概念和理论研究阶段,还有很多题没有破解。比如,人口政策问题,二元户籍问题,收入改革分配问题,农民、政府、企业,到底这个土地利益怎么分配?如果说真的有一天要实现了集体土地流转,我认为中国真是不缺地了,可能存在地价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因为供给增加了。
  这一轮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顶层设计、企业定位、园区定位等等。不可能继续粗放发展,园区建完之后,放什么企业?如何布局工业区、居住区?园区的定位是什么?各不相同是城镇化的一个特色。
  目前一说城镇化,大家会想到工业园区怎么做,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问题,如何让农民进楼,这也有问题。新城镇化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
  【产业新区】:对园区从业者来言,您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话题,还是能够成为影响到园区未来的战略制定的问题?
  【梅长春】:天津搞了四批示范小城镇,大概43个示范工业园区,每个示范镇旁边一定有一个示范工业园区,通过异地换房政策,产生了大量的土地指标。因为在大城市周边都具备了城镇这个条件,产生了很多工业园区,每个政府的工业园区就有了发展的空间,每个镇级单位都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拿到了土地,就意味着获得了发展空间,这种方式把土地释放出来了,可能这样给园区的发展又一轮带动和拉动,做园区的人突然发现,有土地了。过去,园区是年年磕头作揖求指标,没有指标就无法发展,没有指标就叫违反占地,顶着很大的风险做园区。现在,土地指标有了,园区的发展才有可能,那么,新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园区发展好。
  天津市工业用地供应量很大,现在的关键是,能不能把园区做活,毕竟,园区与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实,北京也是这么一种情况,可以看到,北京的园区分布也不少。
  【产业新区】:王主任所在的门头沟园区代表了大城市偏郊区的这种区位特点,你们怎么看自己的模式?
  【王洪福】:城镇化带来的机会不只是城镇这个范围,城镇化带来了两个机遇。第一,把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出去了、回流。第二,把大片的农业土地集约起来了,城镇化也没有冷落农村。
  大城市的商机,就是产业升级带来的信息化,为信息化开辟了道路。农村的商机,就是腾出的土地对于农业的深层次、为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完善带来机遇。
  就开发区来谈开发区,固然重要,但不可否认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为城镇化积累了经验,没有东莞开发区的探索,谁知道农民离乡土地打工,谁想到能够再造一个几百万的城镇,乡镇企业如何异军突起?当然,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就我个人的体会,作为城镇化的探索者,开发区的开拓者们,应该说,开发区在中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产业新区】:新型城镇化对园区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冯旭升】:建设城镇化有像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也有像无锡、常州这样的二级城市,恒生科技园在杭州、无锡建立了这样的园区。特别现在尝试着在一些中部城市里建立园区,比如我们在河南洛阳、江西九江、赣州建了园区,在曲江也建了园区。
  这些园区的建设,都以城镇化为大背景。举个例子,洛阳园区,我们刚去的时候这个区还是比较偏僻的,我们对园区的定位以生产制造、新型信息产业服务外包为主,洛阳园区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带动了周边产业,包括其他园区的兴起。在我们之后,政府又建了七八个园区,包括一些住宅的配套。所以,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园区的建设,有它的作用的。
  以前园区建设,我们叫开发区,是一种大规模的模式。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能原来以开发区政府建设的模式会发生一些变化,需要有一些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小型的园区开发商,比如恒生科技园这样的专业运营商来城市郊区、中西部区域做一些民营经济的科技园区。
  我认为在城镇化过程当中,以农村包围城市草根的园区建设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这样的园区将形成与中关村科技园不同的运营模式。  
  【梅长春】:新的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园区建设,尤其中小型的园区建设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
  第一,产业定位,既要向新型产业靠拢,又要与当地情况紧密契合,如何定位?这是在下一轮园区定位的时候会面临的挑战。
  第二,环境变化。过去的开发区建设,都是外面穿一身灰衣服,就是厂房了,就是办公了,新一代的园区建设,对于整个园区规划的要求,环境绿化的比例,以及对人的舒适性的要求会更高。从美丽中国的角度来讲,园区也得美丽,园区要和整体环境的协调,而任何改变投需要成本,这是下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有的政府领导要求做高密度物业,容积率2.5、3.5甚至6.0,实际上这对区域的环境是破坏的。我们要从环境和谐角度来提升这个园区的开发建设。
  第三,警惕陷阱。现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资,有机遇也有陷阱,必须把握好,谨慎投资。镇级的园区建设,尤其新城镇园区建设,风险很大。这里不像大城市,开发区里面资源相对聚集,区级政府有能力把你的园区打好基础,但到了镇级单位,招商引资能力以及资源分配能力是有限的,一个镇级地方财力有多少?一年只有几个亿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推动园区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应该是慎重推进,稳步前进。现在有些地方政府不切实际的讲速度,要效益,过早的希望园区出税,出形象,这种要求可能逼得园区变了形。 
  【产业新区】:是否会考虑相对偏远的地区布局?
  【冯旭升】:北京建的园区,跟洛阳建的园区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在600万人口洛阳建园区,又跟更小的城市不一样。每个地方的经济特点有差异的,园区建设跟每个地方的经济环境紧密结合,有不同的档次的。园区建设不能只一个模式,放之四海而皆准,这是令人担心的。举个例子,北京高楼大厦的园区,建到另外一个中小城市里面,很可能是没有市场需求的。
    【任国刚】:园区发展有它自身的阶段,我们说阶段就是不同的水平。
  通常说,一个园区分四个阶段。最初级的,改革开放最开始,相对偏远的地方的县级开发区,空间并不大,招商中,见到篮子就是菜。而像北京这样的顶级园区,一定是园区和城市融合。说到头,园区发展三件事,产业、企业和人。在这个新的格局中,一定是这样形成不同的级别,有的以什么来了先发展再说,有的可能是低端的,有的可能是高端的,这是不同的。
  第二中,过去的园区基本以政府主导型的,现在,我们也帮了很多民营企业做园区,但是,未来主力还是政府主导型。因为,政府主导型可以以税收为收入来源,还有土地收入,而对于民营园区来说,没有这种可能性。所以,在不同的区域,园区的构建不同,在北京拿到一块工业用地,就是做纯做产业,不需要居住区配套,生活区配套,可是要在洛阳,就得考虑盖三分之一的居住区。
  不同地域,模式、空间结构规划、产业选择、运营手段都不同,这都是考验。  
  【产业新区】:新型城镇化可能是一朵玫瑰,大家都想要,但同时上面也有很多刺,拿不好就要扎手,要警惕那些陷阱和误区?
  【冯旭升】:应该讲一个园区要建设成功有很多条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建成,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基础条件。
  所以,第一要解决的是,选择到哪里建设园区。哪个城市适合建?具体到某个城市,哪个地段合适?园区的客户定位、产业定位是什么?要建这样一个园区,当地的政策能否推动?这四个要素是我们来考虑是不是建园区的基本条件。
  【梅长春】:现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资,政策和手法也是五花八门,实际上一个园区的建设环节并不难,关键是如何运营好,有了载体运营不起来,就变成空城,或者叫鬼城。
  建设园区要围绕核心资源展开,不管是做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园,还是科技园,一定要围绕你的核心资源,没有核心业务源头,凭空造城是很难的东西。 
  目前看,各个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由于有很多压力,包括任务、指标、考核,作为园区运营商,我觉得必须做好判断,这个区域能不能做?
  一个园区的建设、运营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比如建设期应该是什么样的,运营期是什么样的,有自然规律。如果政府总希望它尽快呈现出来,就要出问题了。所以,要判断地方政府的心态,它对这个项目的诉求是什么?有时候沟通不了,达不成共识也很难,一定要挑好合作伙伴。
  【王洪福】:根据我们走过的道路来看,你的主要理念是什么?如果说你的主要理念就是盖楼,那就会成为一个鬼楼,成为一个空楼,没有植入人的因素,这不行。
  第二,植入人的因素,没有一个方向也不行,比如我们就知道招商引资,究竟我干什么不知道,就会出现是商我就亲近,是商我就招,那叫是商我就去请。那就把产业给弄乱了,大家竞争无序的互相竞争了。如果你的理念就是增加税收,把这一片土地盖起楼,把这个楼里面装进产业,不管你干什么,只要给我税收,也不成。
  不是所有商人都可以亲近的,进入新的理念,就是注重开发区的功能。功能定位是最重要的,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自身的环境来确定我这个开发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去空想一定会失败,比如在我们西北,要建一个国际化大城市,建一个归侨的留学开发园那是空想,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比如说我们在一个机械制造,现代装备制造业很发达的地区,你非要去做一些个文化产业,那也不对,根据资源禀赋决定功能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产业新区】:今天讨论得非常多,层面非常广,那么,最后一个问题,请在座各位做一个判断,新一轮的新型城镇化是否像上一轮城镇化一样导致一些投资和投机的潮涌,对政府的期望是什么?
  【任国刚】:新型城镇化刚才各位老总已经一直在讲,实际上会带来很多机会。我认为,首先要理清投资、投机的概念,一个市场没有投机,就不可能活,一个市场没有投资,事情不可能成长,只要有机遇,投资和投机就会同时存在。新型城镇化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客观的认同投资和投机。
  第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中国很多领域都将发展根本性的变化,可能是大洗牌。这种洗牌对于开发区来说,最最重要的洗牌,我认为第一是理念的洗牌,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不可能再沿用前30年的开发区模式,如果谁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无法成功。比如,原来做开发区,都是政府通过平台公司去让那个字,现在平台公司不许融资,相当于被砍了一条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原来政府垄断园区开发,要钱伸手向银行一拿就可以了,要民营企业干嘛,随着这个变化以后,市场化程度就会越来越强烈了。比如,提到华夏幸福基业,为什么它的园区在固安,不在别处,因为那里的地方政府内需要钱,需要企业,这种情况下,像恒生科技园等市场化企业,就可能有更多机会。从以前的政府为主导,可能变成政府和企业共同来推动,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是一种新的洗牌。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怎样去甄别非常有能力的开发商,是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同样的道理,对于企业来说,怎么防止投资陷阱,如何看到优美蓝图背后的真相就很重要,搞不好,可能一脚进去,陷进去十年出不来,这完全有可能的。
  从工作室接触的项目来看,有很多传统的住宅地产开始进入产业地产,为什么?这些人在前一轮房地产开发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甚至比政府还有钱,怎么引导他们的资金从原来纯粹住宅地产向产业地产健康转移?减少一窝蜂现象?政府和企业双方都面临共同的挑战,不仅仅是企业有投机,政府要控制的问题。
  【冯旭升】:我们目前的现状,我认为有几个特点,现在的市场经济走向了一个国进民退,权贵经济的路径。现在提出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这需要进行一系列非常重大的顶层设计改革,顶层设计与改革能不能完成,是新型城镇化能不能取得突破的关键。如果说在一些顶层设计得不到改革,新型城镇化只是一个梦想,我们则会进入到中等收入的陷阱。
  顶层设计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农村的集体土地制度,比如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这些制度能不能取得一种突破?
  这十年,事实上我们的红利,包括加入WTO的规模红利、人口红利其实已经消耗殆尽了。如果顶层改革不能取得有效突破的话,城镇化基本上是一句空话,还是会维持原来的河流污染,空气污染,农民工收入得不到提高的现状,甚至可能二十年都得不到改变。所以我并不认为城镇化可以很轻易进行。  
  【梅长春】:新一轮城镇化要考虑几个变化。
  第一个是主体的变化,过去三十年,城镇化的主体应该是政府和开发商,在下一轮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政府肯定不会成为主体,要从操作者这个位置上退下来,极有可能,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民间力量会成为主体力量,这可能是一大变化。
  第二,新一轮的城镇化难度更高。过去,农民和土地的利益诉求没有那么高,经过这三十年房地产的发展,现在农民对土地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高。从土地的征转环节上,一到利益诉求上会产生极大的利益冲突。在这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群体性事件不可避免。
  第三,这一轮新型城镇化,还需要找到一个根本的支撑点,第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以房地产作为支撑的,实际上是因为房地产所产生的现金利润支撑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目前,在打压房地产的情况下,新一轮城镇化到底以什么作为依托,房地产能不能继续作为城镇化发展的资金的依托?有待于商榷。现在确实,房子不好卖,不管是别墅,还是住宅。城镇化需要现金支撑,城镇化不要钱?不可能。找到市场根本的支撑点,我觉得这是一大难题。
  所以,新一轮城镇化,我觉得既有市场主体的问题,又有土地利益的矛盾,还有整个城镇化的利润支撑问题,这三个点,目前看也是困扰城镇化启动和发展的因素。
  实际上,我们从去年6月份开始到现在,一直在研究城镇化的问题。包括山东提出的百名强镇,天津搞的示范小城镇,全国都在学。这些新的改革措施,确确实实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这种毕竟是政府主导,有没有可能变成社会企业主导,或者村集体自我主导?我们需要更好的模式。
  应该说,未来三十年,中国城镇化应该是社会的经济的一台发动机,是一个主旋律,让过去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合理,是一个矛盾逐步化解的过程。通过城镇化,整个社会会变得更和谐,通过这个过程矛盾得到缓解和缓冲,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讲帮助是最大的。
  【王洪福】:走城镇化之路很艰难,很遥远,不是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要实干,不能盲干,不能瞎干。
  第一,实干兴邦,这应该是共识。实干并不是说就政府干,别人不干。政府要减政放权,要放手发动那些投资商和投机商干城镇化这个事情,城镇化是一个最好的投资机会,最好的商机。过去一些开发商在住宅开发过程中,赚得盆满钵满,不叫他投资,不叫他投机,叫他干嘛?应该充分调动想干事,能干事,发了财的开发商做城镇化这件事。他们摸爬滚打,有经验,应该是城镇化的先锋。
  第二,不能瞎干。开发商走的过程是探索性的,因为没有目标,经过这么多年改革开放,应该有目标自信,总结了过去城镇化的经验教训,不能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毕竟是13亿人口。要总结这些经验,按照这些经验去消化它,循序渐进的去做。
  第三,不能盲干。我们求政绩,求GDP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要给没有分享到城镇成果的农民、没有参与到国际化、信息化的地域新的机会。让更多人实现人生价值,有幸福感,就足矣,无须追求高铁式的大流动、快速度。   
  最后我想,走一条城镇化的科学之路,才能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城镇化只是小康社会的一部分,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手段,一个方式,一个途径。
  【产业新区】:谢谢王主任,谢谢各位老总的分享与支持。新型城镇化如果顺利,无疑将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也将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而要抓住这个机遇,必须冷静、理智,我们将会持续关注这个话题。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见解,谢谢!
 
帮助说明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收费标准 | 联系我们 | 留言咨询
启东房产网 版权所有:南通东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15151377075 (小杨) 微信同号
加微信客服号:qdfcwx 进买房群 微信公众号:qdfdcw
网站客服QQ:190219099 苏公网安备32060202000490号 经营性ICP:苏B2-20120201
苏ICP备12046061号
回顶部